596漳州房产网 > 新闻资讯 > 本地新闻

漳州目标 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

2021年10月08日 11:32    来源:闽南日报    点击: 次    0 条评论

  开启新征程 担当新使命 为把漳州建设成现代化滨海城市而努力奋斗

  ——张国旺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漳州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要)

  张国旺在报告中提出,蓝图已经绘就,逐梦惟有笃行。要上下同心、目标同向,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奋力推动各项事业开创新局面、取得新突破。

  突出工业主导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不懈大抓工业。聚焦食品加工、石油化工等优势产业和装备制造、特殊钢铁等重点产业,打造一批千亿产业集群。积极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与各产业深度融合。实施龙头企业“培优扶强”、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强化“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递进培育,打造一批百亿龙头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实施工业园区标准化提升行动,全力推动园区专业化、规模化。特别是要继续举全市之力发展古雷石化产业,打造世界一流绿色生态石化基地和全省重要增长极。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现代服务业提升工程,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平台经济。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打响“花样漳州”旅游品牌。构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支持沿海县区深耕港口经济和深远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推进招银、后石、古雷等港区建设和口岸开放,优化集疏运体系。推动海工装备和船舶产业优化升级,建设国家级海洋装备制造基地。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制氢、核电、抽水蓄能、光伏发电、LNG冷能利用等新能源产业,加快原油商业储备库、地下水封洞库建设。建设海上牧场,提升水产品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滨海旅游,构建“诗画海岸”旅游廊道。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积极争创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万才聚漳”行动计划。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扶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高标准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企业技术中心,培育一批国家和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双创基地。

  突出滨海格局 做大做强做美中心城市

  坚持科学规划布局。主动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和厦漳泉大都市圈,强化“三区三线”管理,构筑“一核两翼”空间发展格局。编制实施综合交通、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等专项规划,精心做好沿江滨海等重点地区详细规划。理顺市区两级的规划、土地、财政、城市管理等权限。

  加强特色风貌塑造。发挥拥江达海、枕山面湾的滨海优势,深化风貌规划和城市设计,强化山水格局、城市意象、风貌分区、景观廊道、建筑立面等整体管控。实施沿江滨海景观提质工程,加快打造九龙江“一江两岸”、西溪北溪交汇处、出海口等核心门户形象。实施公园城市建设行动,建设一批串珠公园、口袋公园和立体绿化。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统筹推进老城区做“减法”、新城区做“加法”,打造高品质宜居城市。实施交通互联互通工程,加快完善城区之间快循环、城区内部微循环、与周边城市大循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断头路、建筑外立面等改造和整治,提升夜景亮化、公共停车等设施建设水平,优化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智能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

  壮大城市规模总量。积极推进土地运作,实施“组团式”片区开发建设。大力发展都市工业,促进产业分工合作,推进园区“腾笼换鸟”,引导企业“退城入园”,因势利导推动“工业上楼”。鼓励建筑企业入驻和回迁,促进建筑业发展壮大。繁荣城市经济,引入中央商务区、邻里中心等商业地标,培育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高端业态,发展商务金融、商贸文旅、软件信息等产业,拓展婴童看护、社区照料、健康服务等新兴业态。

  突出特色优势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严格落实五年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确保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持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多渠道增加村集体收入和脱贫农户家庭收入。聚焦农村低收入人口,分层分类做好常态化帮扶,确保不产生新的贫困对象。用好用足各级扶持老区苏区政策,加快老区苏区发展。

  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加快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实施特色现代农业“1122”工程,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做精做优做强水果、蔬菜、水产、畜禽、花卉苗木、食用菌、林竹、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推动产业化经营,培育更多具有法人主体的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数字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业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强化种业创新和农业科技装备支撑。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规划引领,推动“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抓好乡村振兴重点县、特色镇、试点村建设。加强农房建设管理,推行“两统筹、两统管”制度,严把审批关、设计关、监管关,全面排查整治房屋安全隐患,治理裸房、空心房和农村“两违”。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抓好“一革命四行动”。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提升县域经济实力。实施县域“大城关”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造一批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十佳”县。打造“一县一业”特色,力争每个县培育形成一个以上的百亿产业集群。重视南部县域资源整合、产业协作,着力贯通泛东山湾,联手打造石化、清洁能源等优势产业集群。加强北部和西部板块生态保护,提升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业,发展绿色经济。实施县城建设提质升级行动,建设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现代化城区。推进一批重点镇、中心镇和特色小镇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突出内外联动 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积极有效扩大内需。持续开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和“六比一看”竞赛,强化各类要素保障,加快“两新一重”项目建设,实施一批补短板工程包。扩大优质商品与服务供给,完善全链条服务,拓展“漳州产”“漳州味”市场。推动重点商品消费,激活服务消费,点亮夜间消费,发展新型消费模式。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主动融入海丝核心区建设,加快打通“关、税、汇、商、物、融”链条。加快建设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拓展“一带一路”市场和新兴市场。用好侨资侨智侨力和商会协会平台,强化“一把手”招商、点对点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在更大范围推进跨省通办、省内联办、掌上可办、一网好办。提升市县乡三级行政(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水平,建立审批事项否决逐级快速上报机制和“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章审批、超时默认、默认追责”制度。推进国有企业、土地管理、预算管理、商事登记、金融服务、县管开发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等重点改革任务。深化“千名干部挂千企”帮扶活动,为企业提供“妈妈式”服务。

  突出先行先试 探索漳台融合发展新路

  深化经济领域融合。实施新一轮漳台产业合作计划,推进石油化工等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合作,做大做强古雷台湾石化产业园、漳州台商投资区、南靖闽台精密机械产业园、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平台。谋划一批便利两岸往来的港口、码头、航道项目,持续扩大对台贸易。加强对台金融要素和资本市场合作,支持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台资高新技术企业参与科技创新,争创两岸产业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

  保障台胞台企权益。完善保障台胞福祉、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支持台胞参与乡建乡创、社区治理,打造百个“漳台特色乡镇村里对接”示范点。提升台胞台商服务中心功能,积极拓展涉台法律服务领域,健全跨部门联动的涉台投诉维权快速反应机制。

  增进情感文化认同。密切人文交流,建设两岸基层融合发展先行区。拓展交流交往深度,持续办好海峡论坛漳州活动、农博会·花博会、茶博会等品牌活动,积极开展祖地寻根、祖庙交流、族谱对接,促进两岸同乡会、宗亲会常态化联谊,推动文化艺术、民间技艺、非遗项目等入岛交流,打造对台“特色文化账号”。积极推动漳台青年交流,促进更多台青和“首来族”漳州行。

  突出生态优先 切实守护漳州绿水青山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科学编制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加强能耗“双控”,推进绿色制造。加快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县(区)率先开展碳汇交易试点,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多元化生态补偿制度体系。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强化污染防治攻坚。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好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实施蓝天工程,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和污染天气应对。实施碧水工程,落实河湖长制,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实施净土工程,加强土壤分类管控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碧海工程,深化海湾修复、海域综合治理、海岛环境治理、海漂垃圾整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联动、司法衔接。

  加强生态修复建设。落实“三线一单”,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九龙江等重要流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全面推行林长制,开展国土绿化美化、森林质量提升等行动,加大侵占林地整治力度,鼓励支持高海拔山区退果还林,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巩固提升漳州绿色生态优势。

  突出以民为本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办好公平优质教育。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深入推进“双减”等工作。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探索集团化办学。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推进“双高”职业院校建设,推动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等提升为本科院校。发展特殊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

  完善健康服务体系。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医共体运行机制,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实施中医名医名药名科名院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市中医院新院区。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积极发展“体育+”产业。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全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实施城乡居民增收计划。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各类社保提标扩面工作。坚持“房住不炒”,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关心关爱农村“三留守”人员。完善退役军人服务和保障体系,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力争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健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体系和志愿服务体系。推进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做好革命文物、涉台文物、海丝文物等保护利用。坚持文化惠民,推进媒体融合纵深发展,推动市区“五馆”、县级“三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文化场馆提质升级。大力发展文化服务业、文化贸易业。

  深化平安漳州建设。强化重点领域安全整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力弘扬新时代“漳州110”精神,完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深化警务改革,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治理新型网络诈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实施“八五”普法,加快重点领域立法,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

  今后五年主要奋斗目标

  发展高质量。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工业经济扩量提质,现代服务业提速升级,现代农业高质高效,海洋经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加快发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三次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经济综合实力走在全省前列。

  生活高品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收入分配结构不断优化,民生短板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保障全面覆盖,脱贫成果巩固拓展。

  生态高颜值。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新成效,绿色发展导向全面树立,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改善。

  城市高能级。加快城市中心东移、南北延伸、面海拓展,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进一步形成,城市规模体量、功能品质和景观风貌实现大跃升,现代产业新城、生态滨海都市加速崛起。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提速提效,城乡融合发展加快。

  治理高效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充分彰显,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以基层治理为重点的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增强,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成功创建。

  开放高水平。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成果持续拓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对外开放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国内市场持续扩展,国外市场顺畅对接,招商引资实现新跨越。对台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建设迈出新步伐。

微信扫码分享

声明:本网大部分文章转载自第三方媒体,文章头部皆有标注来源出处,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告知本网下架处理。
0 条评论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10-2024 596fc.com 596房产网版权所有 @为互联网事业发展助跑 闽ICP备2024038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