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6漳州房产网 > 新闻资讯 > 本地新闻

山水拥新绿 碧波起飞虹 漳州探索“生态+”模式

2019年01月07日 17:38    来源:闽南日报    点击: 次    0 条评论

  九龙江一脉清流穿城而过,四桥飞贯其上,两岸繁花锦绣,绿波荡漾,触目皆景。 本报记者 游斐渊 摄

  绿色是漳州最鲜明的发展底色。2018年以来,漳州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探索“生态+”模式,延展“生态+”效益,实施一批“抓生态”建设项目,推动“生态+”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往优里做,着力推动生态、生活、生产、生意“四生”融合发展,着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让生态环境高颜值、经济发展高素质齐力迸发,“水清、岸绿、景美、民富、业兴”的城市画卷徐徐展开,让百姓享受“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福利。

  “生态+产业” 激发发展动能

  沿着天宝镇珠里村“香蕉海”的观光栈道往前走,天宝蕉林绿韵绵延,语堂故居掩映其中。2018年年初,随着景观提升工程的建设推进及语堂故居的落成,来“蕉海”观光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香蕉海”已从以往单一的农产品产地,向集农业生产、农业观光、休闲养生、旅游等多种产业融合发展方向升级迈进。

  去年,全江景美食胜地——“桥南美食家”完成规划设计,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全面启动,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紧锣密鼓规划中的南湖温泉酒店,将充分利用南湖生态环境和我市温泉地热资源等地理优势,突出温泉养生、休闲度假,以生态游、心态游的思路进行“谋篇布局”,让远方客人留下来、住下来,让南湖片区高端餐饮等现代服务业加快集聚发展。

  把产业加进去,效益做出来,让漳州更宜业。生态“高颜值”带来了高人气,为项目带来了更多商机,加快招商引资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好生态向好业态的转换通道悄然开启,城市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据不完全统计,以“五湖四海”为示范的系列生态项目周边,目前已累计吸引近50个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逾80亿元。

  三角梅 艳一城

  (记者 吴静芳)含蕊红三叶,临风艳一城。在2018年第十届农博会·第二十届花博会上,漳州三角梅在展会上大放异彩。展会新设三角梅展区,分别在花博园和圆山文化中心两地同步展出,造型各异、品类齐全、品质优良的三角梅花香喜迎八方宾朋。

  在展会上,首次举办的三角梅产业对接会吸引了各省市苗木主产区工程施工企业、三角梅生产企业、电商渠道服务商、花卉苗木经纪人等数百位行业人士参加,共谋三角梅产业的未来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市三角梅种植面积2万多亩,经营企业(含种植大户)超1000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年产值15亿元,已成为我国三角梅主产区。

  “生态+文化” 厚植文化底色

  冬日里,南湖葱绿如常,各色三角梅缤纷迎客。登高远眺,山、江、湖、寺景观浑然一体。

  在南湖,富有闽南特色、充满年代感的红砖房,让一方山水濡染了文化气息。这些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漳州旧厂房,如今已是洪树德陶艺展览馆、湖畔听琴、九龙璧(华安玉)赏石艺术馆等系列文化产业的聚集地。南湖之畔,2018中国·漳州国际雕塑艺术展开展,从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征集到3211件(组)作品中,挑选出的46件优秀雕塑作品全部落地南湖,向市民呈现琳琅满目的雕塑艺术成果,促进漳州城市公共艺术空间与绿色生态的融合发展。

  漫步南湖,穿行在繁花纷飞、绿波荡漾的园径,琴声涓涓流淌,撩人心弦;顺着园中小径走,南山书院就出现在碧云绿柳间,书画展、摄影展、雕塑展等艺术活动相继举办,让厚重的文化底蕴成为南湖的底色。走累了,或是在天福茶文化园品茗茶,赏雅乐,悠然自得。

  把文化加进去,把旅游带起来,让漳州更宜游。近年来,漳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探索“生态+”模式,又好又快推进中心城区“五湖四海”建设。南湖片区通过重新规划、整合提升,将山、湖、江、寺等有机串联,展现出一幅“碧水环青山、花海拥古刹”的生态图景。随着南山书院、龙人古琴、陶艺馆等一批文化业态相继进驻,博物馆、艺术馆、规划展示馆相继落成,书画展、摄影展、雕塑展等艺术活动相继开办,南湖“生态+”文化效应初显。

  精彩漳州

  9个县(区)列入国家级生态县

  我市9个县(区)列入国家级生态县,居全省前列。漳州国家级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成为全国典范,乡村治理“漳州模式”列入全国基层党建创建案例。

  12个商圈入围

  去年,福建省商务厅发布“十二个一百”组成的全省商务发展主体工程名单。其中,在谋划打造的百个重点商圈中,漳州有12个商圈入列,包括南湖区级商业中心、上美湖区级商业中心等。

  6座人行天桥

  去年,我市启动6座市区人行过街天桥建设工程,分别为胜利路-苍园路天桥、九龙大道-建元路天桥、丹霞路-南昌路天桥、瑞京路-金峰路天桥、新华南路-水仙大街天桥(八卦楼飘带桥)、北江滨路-湖滨路天桥。

  300余辆保洁车上路

  去年,市区累计投入专业化道路清扫(洗)保洁车辆300余辆,市区基本实现机械化清扫(洗)保洁全覆盖。

  23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

  截至去年11月底,去年计划的23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改善了居民生活用水条件。2019年计划改造72个老旧小区,将惠及3.7万居民。

  ⊙本报记者 王心如 整理

微信扫码分享

声明:本网大部分文章转载自第三方媒体,文章头部皆有标注来源出处,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告知本网下架处理。
0 条评论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10-2024 596fc.com 596房产网版权所有 @为互联网事业发展助跑 闽ICP备2024038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