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6漳州房产网 > 新闻资讯 > 本地新闻

千年古宋河改造完工 增强水体自净 智慧水务监管

2020年07月07日 12:03    来源:闽南日报    点击: 次    0 条评论

  核心 提示

  漳州古城的东宋河,已流淌了千年。

  千年前的河畔草木蓁蓁,浣纱人影娉婷;千年后的河内鱼翔浅底,河岸灯火通明。

  时间似乎没能在这条悠悠流淌的水路身上留下什么痕迹,但只有伴随潺潺水声长大的人们才知道,见证了漳州沧海桑田、从防御壕沟演变成生活排水沟的东宋河,也曾有过污浊不堪的惨痛经验。

  自2014年我市启动市区内河水环境综合整治以来,驳坎河岸、拓通清淤、引水荡腐,背负着垃圾、污水的东宋河开始重露清颜。2017年底,河道基本消除了黑臭问题;2018年,景观提升工程完成,初现清水绿岸。今年来,我市更是从源头入手,多措并举实施东宋河污染源示范治理,至6月底成功完成河道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基本实现“晴天污水不入河、雨天雨水不进厂”。本期聚焦,就请跟随记者一起走近这条流淌千年的东宋河,看它是如何彻底拦截污水、再换新颜。

  溯源:

  人工智能摸排 改造有据可循

  “小时候大人们都说,下大雨的天气,河水非常的毒,最好不要接触。”尽管已经成年并有了家室,许礼晟对儿时的这句“警告”仍记忆犹新。

  家住江景花园小区的他,在漳州古城开了间豆花店,闲暇时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带着孩子沿河边漫步。“如今整治过的东宋河不仅变干净,更变漂亮了,吸引来的客流也带动着沿岸经济发展愈发蓬勃。但是每逢下雨天时,我仍会不自觉想起那句‘老话’,特别是看到泛着白沫、油渍的污水被排到河里时,我更害怕,害怕河水真的有‘毒’。”他说。

  “毒”在河里,“毒源”却在岸上。“光靠清污治河是不够的,消灭岸上污染源才是治本之道。” 在内河水环境整治项目公司设计部经理刘筱昱看来,南方梅雨季节的雨量大、持续时间长,这就导致了部分未彻底雨污分流的小区会有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而东宋河两侧多为老旧小区,雨污合流、楼前源头混错接等问题普遍存在,不少排水管道还存在严重腐蚀现象,渗流严重,污水入河依旧存在。

  为了彻底摸清岸上污染源“底细”,市住建局、芗城区政府联合施工单位、镇街工作人员组成网格小分队,对东宋河沿线大大小小的73处排水口的地下排水管(渠)网进行全面普查,从排水立管调查、居民小区管网排查、市政排水管网排查、排水口逆向溯源排查四个方面同步推进,形成排水管网一张图,重点检查排水户、雨污水管网的排水去向,以及油污油烟预处理情况、排水许可证办理情况等,最终形成影像、文字、数据资料,造册入档。

  从“撬井盖”的手动操作到管道内窥镜(QV)、CCTV机器人、无人机航拍等智能排查,多措并举的一次次走访摸底,最终筛查出建筑混接立管605根、地下管线污染源点262处,涉及餐饮店面347个、公建单位16个、医院2个、美容美发洗车店面32个、其他类型店面910个等,为做好源头雨污分流改造提供了重要依据。

  治本:

  分区修正路径 疏通“毛细血管”

  目标确定,整治立即全面铺开。

  以东宋河为中心,东至新华南路、西至香港路、南至博爱路、北至南昌路的商住小区、学校、公园、城市更新区域等都被纳入污水源头整治的“射程范围”。

  “我们将整个东宋河片区划分为五种类型12个区域,结合用地性质及建成区条件,因地制宜选择有针对性的分流改造方案,对管道源头错接的及时进行纠正,对没有雨污分流系统的及时进行完善。”市住建局城建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老旧小区或历史街区由于规划建设不到位和生活习惯等原因,普遍存在雨水立管接入生活洗涤废水等现象,部分阳台还被改造成厨房,直接对雨水立管进行生活排污。特别是小区的排水管道基本都缺乏定期管养,堵塞、混接较为严重,从而导致生活污水逆溢至内河,造成水环境严重污染。

  于是,施工单位一段段推进、一点点修正,从增加悬吊横管将雨水引至有空位的外墙、断开污水管道、增加出户管接入污水系统,到设置雨污立管标识、原合流立管下部增设存水弯,随着小区、街巷等每个排水单元的排水路径愈发清晰,被堵住的“毛细血管”也一点点疏通。至6月底,今年我市共在东宋河雨污分流改造示范区内新建雨水管2313米、污水管2368米、建筑雨水立管251根、建筑污水立管13根,修复建筑立管53根。污水有了正确的流向, “晴天污水不入河、雨天雨水不进厂” 终成现实。

  如今,在东宋河片区的道路间、井盖旁,除有标记着“雨”或“污”的圆形标识,上面还标有位置、编号和箭头走向。“这是井号牌,就是排水井的‘身份证’。通过这些标识,路人可直观了解排水井中排的是污水还是雨水,水流走向如何。” 市住建局城建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完成东宋河片区雨污分流示范改造的同时,下阶段还将加强对沿岸店铺特别是餐饮店的排水督查力度,防止私接偷排等现象发生,确保生产、生活和经营活动产生的污水,通过截污纳管、统一收集、处理达标后排放到外环境,最终实现“污水零直排”。

  久清:

  增强水体自净 智慧水务监管

  由于河体长时间受到污染,水中的污染物不断累积沉降,当累积到一定量后,会持续向水体释放污染物,形成内源污染。因此,在控源截污工程完成后,我市又及时开展河道清淤疏浚,消除河道内部污染源。

  “为了保持河道水质,我们还从九龙江西溪引水用作东宋河的日常补水,保障水体流动性的同时,也为河道水生态系统构建提供生态基流保障。”市供排水中心书记谢少杰告诉记者,通过投加微生物,种植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等水生植物,投放鱼、虾、螺等水生动物,我市不断加快构建宋河水体生态系统,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提高河道水质稳定性。

  如今的东宋河,举目水清岸绿、堤柳成行,恰似一条城市碧玉带。沿河一路漫行,花香沁脾,鸟啼蝉鸣。河畔新建的内河水污染治理互动展示馆里,解说员正在对市民讲解着市区黑臭水体整治思路及成效。“水环境治理工程是阶段性的,要长久保持河道水清、岸绿、景美,还需要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东宋河未来将通过智慧水务管理平台进行河道实时监测、“管网-河道”协同智慧化管理实现联排联调。同时,以“河长制”为依托,我市还将加强河道保洁、排水管理,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制度,为实现河道长治久清提供坚实保障。

  延伸阅读>>>

  东宋河的前世今生

  延伸阅读>>>

  漳州古城东、西濠沟开凿于唐代,因北宋咸平二年(即公元999年)修浚并全线打通,故俗称宋河,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宋河作为漳州唐宋子城的护城河,体现了“以河为城,以桥代门”的独特筑城形制,是漳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千百年来可通舟楫。1988年东、西桥亭及宋濠一并列入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代的宋河,随着城市的扩张逐步变成了城市内河。河道两岸建筑临水而建、跨河而建,宋河河道的三分之一逐渐被建筑覆盖。河道不再作为城池防御的壕沟,转而成了排水泄涝的主要通道。其中,沿着南昌路以南的暗渠,至东盛大厦后面的南昌路的小巷开始变成明渠,往南直通九龙江,这一段的河称为东宋河。东宋河西岸长着数十棵须根参天的古榕,河西是澎湖巷,特别是从东桥亭到太古桥这一段保存较完整, 虽几经变迁,依稀可辨昔日的风韵。

微信扫码分享

声明:本网大部分文章转载自第三方媒体,文章头部皆有标注来源出处,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告知本网下架处理。
0 条评论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10-2024 596fc.com 596房产网版权所有 @为互联网事业发展助跑 闽ICP备2024038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