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6漳州房产网 > 新闻资讯 > 本地新闻

古韵山水归园田居 诏安西潭造生态环境建设新常态

2017年05月25日 08:52    来源:闽南日报    点击: 次    0 条评论

美丽清澈的亚湖水库卜桂安摄

    北枕青山,南襟绿水,坐落于诏安县平原片区的西潭镇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这里拥有着国家一级饮用水源——亚湖水库,滋养全县数十万人口;这里延绵着诏安人民的母亲河——东溪,灌溉沿途千亩良田。这里不仅有全省最大少数民族村,更有国家级传统古村落,这里的每一方山水里都蕴藏着与众不同的魅力。

    放眼西潭,如何才能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近年来,诏安县西潭镇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群众的基本诉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力量解决农村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今年以来,该镇按照全市开展“三抓三比、十项竞赛”活动要求和全县工作会精神,努力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全力打造生态环境建设新常态。

    一水护田将绿绕

    从诏安县西潭镇青山村沿东溪上溯至山河村,延绵数十公里的母亲河畔绿意不绝,硕果累累的蔬菜大棚里是农户们忙碌的身影。而静谧的田园风光背后,是西潭干部无数个齐抓严管的日日夜夜。

    作为诏安的母亲河,东溪有着丰富的河砂,随着城市建设需要以及砂价的提升,采砂成为暴利行业,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盗采的行列,东溪无证非法盗采河砂现象十分严重。非法采砂不仅破坏了东溪沿岸的生态系统,溪岸的交通事故也更加频繁。

    为彻底打击盗采行为,西潭镇于2016年5月成立河砂整治督察队,由8名干部组成,在美营桥头设立劝导站,每天安排4名督察队成员24小时值班坚守,有效地对东溪沿岸垃圾卫生、畜禽养殖及河砂盗采进行整治管控。

    “盗砂之风的整治离不开全镇上下齐心协力,不仅镇主要领导每次大行动都冲在最前线,而且全镇镇、村两级干部签订200多份承诺书,承诺不参与或不为盗采河砂行为说情,成效显著。”西潭镇河砂整治督察队队长许燕生感慨道。

    过去一年,镇督察队常常连夜“暗伏”在溪岸,和盗砂人玩起“猫抓老鼠”的游戏,有时不得不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他们要面对的不只是工作上的辛苦,更要“不怕得罪人”。确保整治“阳光操作”,没有特殊政策,没有特殊人物,不靠关系,不走过场,这是西潭生态环境整治一条“铁的纪律”。

    除了铁腕“治砂”,西潭镇更是标本兼治,强力“清淤”,还辖区流域一派河清水畅。

    2016年底,西潭镇集中开展河岸高秆作物大清除,并在春节后立即组织境内小流域污染源整治专项行动。同时,对河岸上违章搭盖的建筑进行拆除,有效震慑了“两违”行为。即便是周末,辖区河道内外依然随处可见有多台机械联合作业,机声隆鸣,一片繁忙。据统计,截至目前,该镇共投入资金近40万元,发动人力近百人次,出动大中型挖掘器械156台次,运输车95台次,清理垃圾、淤泥近1000立方米,整治流域达6公里。

    十里西畴蔬果香

    初夏时节农事忙,对于西潭的农户而言,随着大棚青椒采收接近尾声,此时正是闲下来盘点去冬今春这一季收成的好时机。

    西潭镇是诏安县六大平原乡镇之一,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原来,辖区内大部分是传统水稻种植村,可是由于农户种植粗放,导致亩产较低。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带动农户增收致富,西潭镇看准了大棚蔬菜等现代农业的广阔前景,鼓励条件成熟的行政村以“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户”的模式扩大经营。

    无论是引进国内外优新良种,还是成立市场调研与决策预测小组做好种植时间安排、收成季节的预测,抑或是依托于专职技术队伍对社员进行全方位的技术培训,西潭镇的大棚蔬菜种植经过近十年的经营,在现代化、产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而对于同样扎根于西潭沃土的翁镇煌,再忙的农耕旺季也不用担心。作为嘉禾百利种苗公司智能温室大棚的“管家”,他只需轻轻一点操作盘上的按钮,就能“一键式”完成百亩良田的播种、浇灌、施肥等任务。

    诏安嘉禾百利种苗有限公司是全县首家现代集约化、智能化的蔬菜育苗中心,主要从事高端蔬菜新品种引进与推广、蔬菜工厂化育苗生产与销售、蔬菜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服务等,其产品辐射福建、广东、浙江、江西等地。

    对于拥有大棚蔬菜种植传统的西潭人而言,嘉禾百利成为外来的“鲶鱼”,通过高端蔬菜新品种引进与推广,筛选出适合本地的更高产、更优质、生产更稳定的品种,并利用先进技术推动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同时,还与当地贫困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为农民带去先进生产技术,提高当地农民在产业开发中的参与度和受益度,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

    在西潭,“鲶鱼”何止一家独大。去年,西潭镇东湖农业片区被定为漳州市国家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园,涵盖了嘉禾百利、众农优选、香百富现代农业、中电光伏等公司,将建设大规模新式高效育苗示范大棚基地、台湾黑珍珠莲雾和红心芭乐种植基地、辣木种植基地及农业展示厅、农业培训基地,完成集旅游观光、科研教育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升级,并融入周边山河古村落、九侯山、大乌山等景区,打造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线路。

    古韵河山映西潭

    连日来,走进诏安县西潭镇山河村,处处都是“木花飞泻”的繁忙景象。这座已有300多年历史的村落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国家级重点旅游扶贫村。依山傍水,藏风聚气,山河村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众多的文物古建筑、精彩的人文传说而让人赞叹。

    为了传承山河历史文化遗产,丰富诏安旅游产品体系,西潭镇大力推进对山河古村的保护性开发,引进总投资2亿元的山河全域景区投资项目,围绕震山大寨、大夫第等2.2平方公里景区范围内的历史建筑进行修缮,同时对传统民居进行改造,并置入新式业态的旅游产品,打造重点旅游项目,并串联成集古村、农业、书画艺术于一体的全域旅游景点。

    如今,山河依“旧”在,而自然胜迹也应“一网打尽”。在山河村几里开外的潭东村,诏安二十四景之一的斗山岩遗世独立,恰好应和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美誉。

    斗山岩山峦佳秀,丘美壑幽,泉清石异,故自古有“玉泉倒影、西山月印、岩前古井、昙花献瑞、月印禅心”等八景,因明代圣僧于此住锡而称著。作为诏安县著名游览区和佛教圣地,吸引着大批游客前往游览踏青,参禅礼佛,是个登山游玩、避暑休闲的好去处。

    旅游资源丰富的斗山岩为开发宗教朝圣、八仙茶文化和富硒产业发展等旅游开发提供充分的有利条件。因此,西潭镇投入1.2亿元重点推进斗山岩旅游风景区建设项目,拟建设总面积约为5000亩的风景区,完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生态休闲民宿等基础设施建设,以自然生态和人文旅游为依托,建设集休闲、旅游、观光、度假、养生为一体的休闲体验园,结合朝圣观光、富硒产业、休闲养生,着力打造闽粤地区生态文化朝圣旅游景点。

    目前,斗山岩旅游风景区建设项目已投资3000多万元完善景区内的道路水泥硬化和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绿化荒坡,美化周边环境,构建生态茶园,并在斗山下投建富硒产业园。所有建设项目完工后,预计年可接待游客5万人,年收入2000万元。

    从山河村到斗山岩,从亚湖水库到福兴村谢琯樵故居,从东湖农业片区到美营畲族民俗风情村,西潭镇一路美景一路歌,主动融入市县“九侯·乌山”旅游景区整体开发,提升区域旅游品牌价值。

    “今年我们要做好‘现代农业’和‘特色旅游’两张名片,升级产业,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西潭镇主要领导向笔者介绍,全镇上下撸起袖子加油干,力争将东湖农业片区打造成为全镇第一个集观光、休闲、生产为一体的特色现代农业园区。同时,加快推进山河全域景区开发项目,着力塑造文化魅力,提升古村“人气”。

    国家传统古村落山河古村

    “1234”工作法催生古村焕新颜

    去年来,西潭镇主打“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两大产业品牌,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通过推行“1234”工作法,全力打造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提高乡村居民生活品质,还西潭一片“河清、水畅、岸绿、景美”的水乡风貌。

    “一”即:坚持“一个中心”,把生态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当前全镇的重点工作。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攻坚,党政班子成员深入一线,层层狠抓落实,攻坚克难,实现整治工作的全覆盖。

    “二”即:突出“两个联动”,既要上下联动抓示范,又共驻共建聚合力。对内要将整治责任细化分解到班子成员和村“两委”成员手中,明确包片范围,确保各类环保问题排查无一遗漏、不留盲区。对外要进一步加强与县环保局、县水利局、镇兽医站、市管所、派出所等部门的沟通和协调,构筑左右互通、上下联动的整治体系,把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推开。

    “三”即:注重“三大结合”,强化宣传与示范引导结合、专业管理与全民参与结合、重点督查与限期整改结合。营造浓厚整治氛围,提高群众认可度和参与率,“亮”出存在问题进行限期整改,确保整治工作扎实推进。

    “四”即:根除“四大顽疾”,切实做到河道清淤不惜成本、整治畜禽养殖不留死角、整治盗采河砂不怕得罪、“两违”整治绝不手软。以标本兼治,先治标后治本为主线,多措并举,全面动员,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微信扫码分享

声明:本网大部分文章转载自第三方媒体,文章头部皆有标注来源出处,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告知本网下架处理。
0 条评论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10-2024 596fc.com 596房产网版权所有 @为互联网事业发展助跑 闽ICP备2024038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