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6漳州房产网 > 新闻资讯 > 本地新闻

县城房子最高不超18层 你怎么看?

2021年04月14日 15:15    来源:闽南日报    点击: 次    0 条评论

  钢筋水泥“成林”的画面,现在不仅出现在城市,也出现在一些县城。在不少人惊呼“县城快赶上大城市”的时候,政策层面对县城房子的“身高”提意见了。3月2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提出“限制县城居住建筑高度”,县城新建住宅以6层为主,最高不超过18层。这将是住建部继叫停“500米以上摩天大楼”后,又一次对楼高提出要求。

  不让县城房子再“长高个”,是出于消防和居住体验的考虑。如果今后县里房子都盖6层,你怎么看?

  县城新建住宅以6层为主

  住建部提出要限制县城的居住建筑高度,其高度要与消防救援能力相匹配。县城新建住宅以6层为主,6层及以下住宅占比应不低于75%。县城新建住宅最高不超过18层。确需建设18层以上居住建筑的,应严格充分论证,并加强消防应急、市政配套设施等建设。

  此外,《通知》还要求控制县城的建设密度和强度。县城建设应疏密有度、错落有致,既要防止盲目进行高密度高强度开发,又要防止“摊大饼”式无序蔓延。县城人口密度应控制在每平方公里0.6万至1万人,县城建成区的建筑总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应控制在0.6至0.8。

  《通知》还强调,县城新建建筑应选择在安全、适宜的地段进行建设,避开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和自然灾害易发的区域,并做好防灾安全论证。此外,县城建设应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不挖山、不填湖,不破坏原有的山水环境,保持山水脉络和自然风貌。

  限高与“碳中和”密切相关

  《通知》的全称是《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尚未施行,正在征求意见。标题中有一个关键词很重要——“低碳”。很明显,这和最近的热词“碳达峰”“碳中和”密切相关。

  “碳达峰”就是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而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这就是“碳中和”。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2021年我国八项重点工作之一。同时,“十四五”规划已经明确我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分析认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地方经济发展、传统行业转型、新兴领域前瞻性投资,更与个人消费观改变等多方面紧密相关。

  《通知》提到的“低碳建设”就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一环。建筑行业是碳排放的大户。《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显示,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3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比重的51.3%。

  并且,中国建筑行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随着城镇化趋势的加快,若不加以控制,建筑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持续上升,不利于实现“碳达峰”。

  据媒体报道,依据2019年底统计数据,我国1881个县和县级市GDP体量为38万亿元左右,占全国GDP的近2/5。而2019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前28个城市GDP之和为380147亿元。如果需要通过限制居住建筑高度来实现“低碳建设”,在县城和大城市之间,你会选谁?

  让县城住宅回归本质

  除了政策方面的原因,从楼市的角度看,县城楼房要限高,原因还有很多。

  首先,县城高密度房子被诟病已久。近些年来,不少县城提出土地集约化利用,加之开发商下沉县域市场热潮来袭,不少县城涌现出了一大批带电梯的超高层住宅。沿袭城市开发“高容积率、高密度、超高层密布”的模式,县城也出现了不少容积率2.0、3.0的高密社区,居住在县城的舒适感不复存在。

  其次,开发商开发热情减退。乘着县城棚户区改造的快车,县城摇身一变,楼盘云集,高楼林立。但是,近两年来,县城棚改浪潮逐渐褪去,“烂尾楼”频现;县域楼市出现饱和,存量较高,销售周期长,开发商开发热情减退;加之越来越严格的金融信贷政策约束,不少开发商已经调整战略,放弃三四线城市以下市场。

  再次,城市外溢人口红利不再。当下县域与城市之间的交通更加便利,便于县城人口流出,返乡置业急剧减少。加之不少大城市逐渐步入轨道交通时代,俗话说“地铁一通,人去楼空”,可以预见未来县城人口流失将更加严重,县城楼市去库存就更难了。

  最后,千城一面不可取。在对县城面貌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同时,千城一面的问题日益凸显,县城失去了原乡情怀,水系、河道、山体等自然环境受到破坏,老城区“一拆了事”,阻断了文脉和乡情。

  简单来说,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广大县城并不需要和大城市一样高楼林立。这份《通知》,可以看成让县城住宅回归生活本质的一个尝试。在县城楼市遭遇瓶颈的当下,也许提升居住品质,回归县城的本真生活,才是县域楼市的出路。

  ■记者 张 晗

微信扫码分享

声明:本网大部分文章转载自第三方媒体,文章头部皆有标注来源出处,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告知本网下架处理。
0 条评论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10-2024 596fc.com 596房产网版权所有 @为互联网事业发展助跑 闽ICP备2024038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