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6漳州房产网 > 新闻资讯 > 本地新闻

漳州工业入"云端" 网上翻"筋斗" 工业制造更"聪明"

2019年04月04日 09:14    来源:闽南日报    点击: 次    0 条评论

  核心提示

  什么是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是链接工业全系统、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支撑工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兴业态和应用模式,是互联网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拓展的核心载体。

  在漳州,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日益成为深化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基石。我市积极拥抱互联网,以“智变”引“质变”,产业发展的新生力量正在政策驱动和技术创新作用下孕育成长。

  以“智变”引“质变”

  漳州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记者 廖瑜婷 通讯员 施显天)近年来,我市将信息化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和打造经济升级版的重要支撑,着力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实现了新老产业齐发力、互促进的生动局面。

  创新工作机制——

  通过实施工业互联网“百千”培育工程,培育100家以上应用标杆企业,推动千家以上中小企业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去年,列入省两化融合项目库项目共77个,总投资120亿元,51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评定。

  创新服务体系——

  推动成立漳州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整合政校企各方资源,搭建漳州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指导闽南师范大学对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第六研究所,合作进行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和培训。打造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解读、产融对接、管理提升等服务。推动漳州企业“上云上平台”,全年完成400家以上,促进漳州经济的转型升级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的产业聚集发展。培育宏泰机电、大通互惠等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企业,打造富顺光电“LED应用产品研发和检测(验)公共服务平台”、万利达科技“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思特电子“食品安全综合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猛狮新能源“互联网+动力锂电池智慧工厂”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创新产业生态——

  做大做强漳州开发区芯云谷产业园和高新区物联网产业园,打造闽南硅谷和“双创”基地。推动物联网产业集聚发展,打造漳州首个物联网专业园区,同时打造技术人才双创基地,集产学研一体化的科创和文创,为创新孵化企业和产业升级提供一站式、全流程诊断咨询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

  漳州科能自主研发大数据决策下的智慧企业管理系统

  二维码追溯 全流程监控

  按摩棒、消毒器、智能药盒、智能调温碟、超声波加湿器……你可能想不到,以上产品的生产均来自一家智能电能表生产企业——漳州科能电器有限公司,这“不务正业”的企业,哪来的底气和自信?

  漳州科能,龙文区老牌民企,已有20多年历史,靠电能表制造起家,以电网智能终端设计、制造为主业,属于大批量生产模式,后进军电力服务、汽车服务、大健康服务、系统集成等诸多领域,成为行业“龙头”。但和大多数传统制造业企业一样,科能也曾面临产能过剩这一通病,创新和转型升级成为重要课题。

  进军工业互联网,时不我待。“2016年,公司投入1500多万,自主研发大数据决策下的科能智慧企业管理系统,”科能人工智能事业部总工程师许良刚介绍,他指着工人为PCB板做的二维码标识,举例说,此二维码可记录下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数据,实现全产业链质量管控与追溯。而所有的工序,可在MES(智能制造执行系统)的屏幕上实时监测,“每个工序的节点,都会进行管控与匹配,如果匹配不对,检测不合格的话,它就不能进行到下一道工序。”

  如是,为“笨重”的机械装上了聪慧的“大脑”,软件上,科能的工业互联网项目建设,不仅有MES,还有WMS(智能仓储系统)、BPM(业务流程管理系统)、EMS(企业能耗管理系统)、MPMS(产品运维服务系统)、PDM(产品设计管理系统)、ATS(自动测试系统)、BI(企业决策系统)等,并与ERP系统的数据集成,构造完整的智慧企业智能制造系统平台。

  硬件上,通过设计开发智能检测工装、可视化看板、安灯系统装置、温湿度采集器、物联网通信接口转换器等设备,完成生产设备的升级改造,提供生产辅助硬件支撑。

  “最终实现‘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智慧化’。”许良刚表示,进行智能工厂构建,“防呆防错”,精益生产,公司生产制造的运营成本下降了15%,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三分之一,生产效率提高18%,产品不良率下降30%,能源利用率提升15%。

  科能由此在实体经济“主战场”大显身手,作为福建省内最大的智能表生产基地,先后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省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等。公司投资的子公司印尼科能是印度尼西亚的七大智能电表供应商之一,实现领先技术输出、优势产能外移,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我们还将智能制造系统MES部署到印尼分厂,而云端放在国内,实现跨国车间远程管理。”许良刚补充说。另外,科能智能制造系统MES还进行了对外推广,在闽南地区10来家制造企业完成了部署实施。

  依托工业互联网,科能不仅挣脱了“产能过剩”这道牢笼,还紧跟市场步伐,推动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实现柔性化生产。公司开辟了ODM产品线,在智能家居、小家电、医疗辅助设备方面开展业务,2018年已经对接了闽南地区20多家制造企业,“从想法到产品”,为其提供相关产品的OEM、ODM服务,增加营业收入1000多万元。

  而科能公司推动向平台化的工业互联网演进,为制造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成为涌动在龙文制造一线的新浪潮,得益于当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些勇走创新路的企业在龙文区并不鲜见:土生土长的高新技术企业思特电子,以通信设备制造起家,后涉足食品安全溯源行业,现已参与20个省市的可追溯平台建设;全省三家机器人生产企业之一的明鑫智能,正加快筹建机器人应用研究院,助力全区推进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工业园建设……近年来,龙文更是出台了促进工业创新转型升级八条措施、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六条措施等“含金量”颇高的政策,加快创新驱动步伐。

  万利达生产流程智能管控,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云”集资源 智连企业

  4月3日,位于南靖高新园的漳州万利达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忙着生产最新一批“智会专家”商务平板电脑。近年来,智能会议系统、智慧教育、老人陪护机等电子产品已成为万利达的一项重要业务。

  精准质量检测是电子产品市场竞争的硬实力。“我们在客户定制的平板电脑重要零部件都贴有二维码标识,通过录入MES制造执行系统,实现生产源头全程可追溯。客户如果反馈产品有哪方面的缺陷,我们会通过这一系统精准找到这批产品的生产数据,加以解决。”漳州万利达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经理王峥嵘说。

  为促进关键领域技术突破,满足电子信息产业相关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产业化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实际需要,万利达成立了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据漳州万利达科技有限公司制造中心副总监周志辉介绍,这一平台为漳州市及周边地区的电子信息及配套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模具设计、产品检测、技术咨询等服务,实现人才、软件、设备资源共享。“平台成立以来,我们为数十家企业提供涵盖车载导航、液晶电视、多媒体播放器、投影机等电子信息类产品和家电、医疗器械等领域测试。”周志辉表示,公共服务平台的建成,有力提高了我市同业企业的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含量,调整了产业结构,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大幅度提高了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也实现优势资源的有效整合。

  此外,万利达还研发了首台平板电脑MMI自动测试设备。“这道工序是产品出厂的重要环节,用于测试平板电脑专业的图像、声音测试、传感器、触摸屏等其他全功能检测硬件。原本需要六个人进行检测,现在只需一个人监管机器自动测试就可以完成,节省了人工成本。”王峥嵘说。

微信扫码分享

声明:本网大部分文章转载自第三方媒体,文章头部皆有标注来源出处,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告知本网下架处理。
0 条评论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10-2024 596fc.com 596房产网版权所有 @为互联网事业发展助跑 闽ICP备2024038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