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6漳州房产网 > 新闻资讯 > 本地新闻

从"一江滨两新区"看龙海城市今朝 主城区宜居宜业

2017年11月07日 09:16    来源:闽南日报    点击: 次    0 条评论

    本月中旬,位于龙海市月港新区的“四馆一中心”项目将开工建设。该项目占地近64亩,总建达10万余平方米,总投资达6.66亿元,建成后,龙海的又一标志性建筑将应运而生。近两年,该市以“一江滨两新区”为发力点,致力推动城区有机更新,实现老城区有新变化,新城区有新形象。

    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龙海以“一江滨两新区”为主战场,着力彰显“老石码、古月港,最闽南、古早味”特色,擦亮城市名片,从项目建设、创卫创城、招商引资、形象打造等四个方面发力,着力补齐民生短板,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致力打造辐射全龙海现代服务业的龙头和最具闽南特色的活力小镇。

    现代,让城市更有品质

    “现在的石码,亮起来,也‘靓’起来了。”4日晚,在城区“美一城”旁的人行天桥上,驻足航拍城区夜景的郭高翔谈及家乡的变化,由衷点赞。

    在他旁边,该市首座一站式休闲购物综合体“美一城”跟往常一样,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三年来,“美一城”已经融入了龙海市民的日常生活,也在悄然改变着这个城市的生活节奏。以“美一城”、泷澄集团总部大楼为核心的片区,正逐步成长为这一座城市的新地标。

    几年来的建设,紫云新区内,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商住小区毗邻而建,曾经的城郊区域悄然无声地繁华起来。龙海第一医院、实验小学新校区、紫云新城安置小区等民生资源如“众星拱月”得到完善。在另一侧的月港新区,32公里的“四横四纵”交通路网正加快构建,新区的路网骨架已经雏形显现,“四馆一中心”、月港湿地公园等城市未来新地标正抓紧建设中,为今后逐步实现新开发奠定坚实基础。两新区如同“双引擎”,强力驱动龙海城市的腾飞。

    在推进新区建设中,龙海市委、市政府不忘让石码老城区的市民过得更舒心舒适。该市以“创卫创城”为契机,十年如一日,下大力气解决一批诸如停车场、便民市场、“断头路”等民生短板。就在日前,全国爱卫办函复,确认龙海市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技术评估,有力地印证了龙海城区的可喜变化。

    生态,让城市更加宜居

    “在新的起点上建设田园城市、富美乡村”是龙海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的奋斗目标,也是龙海全市干部群众多年来的孜孜践行。

    时下,每逢周末,坐落于九龙江畔的西溪生态文化园,都会迎来一批又一批的市民、游客。殊不知,这里也曾是一片荒草丛生、作坊遍地的废弃地。两年前,该市依托九龙江水系和原有的地形地貌,以生态综合整治为引领进行有机更新,南连古窑陶艺文创园和西浮路特色景观廊道,北接江东古桥、美食长廊和瑞竹岩万松关景区,打造形成人文与自然相融相生的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区。昔日荒草地、废河滩,就此华丽转身为集文化、旅游、生态于一体的景点。

    与此同时,龙海实施“城市后花园”紫云公园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对城市重要门户节点进行绿化景观建设和提升。据不完全统计,该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979.12公顷,比2013年增加243.12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2.85%。自豪点地说,龙海人民完全可以在城区畅享“深呼吸”。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堤岸侧的夜景工程点亮河道、掩映河中,草丛中的背景音乐悠悠而来,市民或三两结伴、轻愉快走,或在石凳上嬉戏儿孙。如此景象,在龙海城区内河岸随处可见。随着对城区14公里的内河开展综合治理行动完成后,曾经“脏堵臭”的面貌,已然成为不再复返的历史。该市还通过建立健全“河长制”等管理机制,强化属地管理与部门管理相结合,专人“管顾”河道。现在的龙海市区内河,不仅能够胜任城区防洪排涝的重任,更重要的是它成为市民散步休闲的又一个主要场所。

    乡愁,让城市更具底蕴

    在推进紫云、月港两大新区建设的进程中,龙海市不忘“唱响小城故事”,留住“最闽南、古早味”,高品位打造城市“会客厅”。

    九龙江边上的锦江大道,不仅是龙海人民心目中的“外滩”,更是这个城市的“乡愁”与“记忆”。去年,龙海市启动锦江道石码段的风貌景观提升和城区防洪及污水截流综合改造工程,不搞大拆大建,只做修旧如旧,对沿街具有历史意义和时代色彩的老建筑进行立面整治和修缮修葺。在后港片区,一边是老旧破败的低矮房屋拆迁工作的稳步推进,一边是紧锣密鼓地规划设计。“以原有内河水系为轴带,实施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最大限度保留原本的街巷风貌与韵味,再现石码古镇的商埠风貌。”看着后港片区改造的逐步推进,家住九龙新城的苏勇斌说:“等片区改造完工后,我将可以在现代与古早之间实现‘穿越’,感受不同的文化”。

    石码街区的保护规划,将使得街区的传统风貌特征、肌理特征以及骑楼等地方建筑特色得以展现出来,留住石码这座具有深厚底蕴古城的“乡愁”。

    九龙江畔有记忆,紫云山脚亦有情怀。“晚上我们几个邻居们就约起来,到龙头文化公园跳跳舞、听听戏。”在紫云山下,曾经破旧不堪、令人却步的两栋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红砖旧厂房,被因陋就简改造成农民戏馆、农民画馆,保留住了原有苏联与闽南风相融合的建筑,更是作为芗剧传承基地、特色字画展出的基地,成为独树一帜的特色文化片区。

微信扫码分享

声明:本网大部分文章转载自第三方媒体,文章头部皆有标注来源出处,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告知本网下架处理。
0 条评论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10-2024 596fc.com 596房产网版权所有 @为互联网事业发展助跑 闽ICP备2024038063号